当前位置: 首页>>要闻>>各镇动态

倾洒爱心书无悔  奉献无私润居民 —— 记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红色情怀党支部书记李耀君

来源:城关镇 作者:屈丹 发布时间:2025-07-10 11∶29
字体:【 打印

在高台县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,有这样一位居民:他是社区党支部书记,用赤诚之心凝聚党员力量;他是社区诊所医生,以医者仁心守护邻里健康;他是“和邻月谈” 调解队调解员,用耐心智慧化解矛盾纠纷。四十载春秋流转,他始终践行“为民服务”的初心,以“急居民所急、解居民所困、想居民所想”的担当,用平凡举动书写不凡坚守,用真挚情感谱写奉献之歌。

今年67岁的李耀君,是有着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,曾任高台县宣化卫生院院长、副主任医师,2013年退休后,他转身扎根社区,将“社区居民健康就是我的幸福”这句承诺刻进日常。2019年,他当选社区党委委员、镇党代表,多年来累计参与社区疫情防控、棚户区改造、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43场次。他牵头成立全县首个门球运动协会,带领25名会员征战省内外赛事27场,在老有所为中续写人生华章,用“红色情怀”绘就温暖底色。

弘扬美德:用医者仁心践行“老有所为”

作为新建东村社区诊所的“守门人”,李耀君的服务对象多为老人与中低收入家庭。“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”是他行医二十载的坚守:1999年开诊至今,他只收药费,不收取出诊费、急诊费,2005年的医疗卫生收费标准,他一用就是十八年。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多、孤寡老人多的特点,李耀君主动与社区对接,从2004年起,坚持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,至今已整整20年。他不仅为120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,常规体检涵盖体重、血压测量等基础项目,还常年联系医疗部门,为居民增设心电图、血常规、B超等深度检查。每次体检后,他都逐一向老人讲解病情与保养知识,让老人们对身体状况“心中有数”。

传承文化:以运动活力点亮“老有所乐”

在守护健康之余,李耀君琢磨着让居民的生活更丰富。他瞄准门球运动,从自建场地、购置设施到组织比赛,一步步填补了高台县门球运动的空白。他先后投资1.2万元,为场地添置器材、休息设施与音响设备,牵头成立全县首个门球运动协会,如今会员已达25人。自2002年起,他动员老年人、老党员加入,以运动强体魄、以爱好添乐趣。为保障活动开展,他带头拉运沙料43方,联系机械平整门球场,组织居民拉土平地,协调赞助篮球架,建起篮球场、羽毛球场,让社区居民有了家门口的“运动乐园”。

调解纠纷:用真诚耐心守护“老有所安”

“让矛盾在社区内化解”是李耀君参与“和邻月谈”调解队的初衷。他带领13名老党员、老教师与社区法律顾问,深入楼院倾听民声,践行“下得去、待得住、融得进、做得好、见成效”的工作法。他们独创“心贴心倾听、背靠背开导、面对面表述、实打实析理、手拉手定论”调解法,将普法宣传、道德教化、情感关怀融入调解全过程,真正让“小事不出社区”。2022年,天和家园6号楼门前地基凹陷导致雨天积水,居民出行困难,李耀君当即带领整栋楼业主联系施工方,全程监督施工,引出4根排水管道,彻底解决了积水难题,让居民雨天出行不再“蹚水”。

为民谋福:以实干担当助力“老有所居”

刚担任支部书记时,李耀君发现所在支部党员居住的北河新村是个有639户居民的城中村,道路坑洼、房屋破旧成了居民生活的“拦路虎”。可棚户区改造消息一传开,不少居民犯了嘀咕:老房子住了大半辈子,搬出去住哪儿?补偿标准合不合心意?后续安置能不能跟上?李耀君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他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串门,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去,一次说不通就来第二次。碰到对政策有疑虑的大爷大妈,他搬个小马扎坐在院里,掏出改造规划图一笔笔讲解:“您看这新小区的楼间距,采光比现在好多了”“配套的幼儿园就在门口,以后带孙子多方便”。就这样,几个月里,他磨破了嘴皮、跑酸了腿,把政策讲透、把顾虑打消、把承诺做实,渐渐解开了居民心里的疙瘩。2019年,北河新村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落地。如今,464户房屋列入改造计划,441户已完成拆迁,居民陆续搬进新家。李耀君笑着说:“大家住得安心了,环境变好了,我这心里也就敞亮了。”

从诊所里的听诊器到调解室的记录本,从门球场的指挥棒到棚户区的规划图,李耀君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奉献,诠释着“共产党员”的深刻内涵,也让“爱心”与“无私”的种子,在居民心中深深扎根,绽放出温暖的花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